![]() |
3月14日下午,由研究生院、研究生工作部主办,星空真人承办,校研究生科学技术协会协办的“虹”学讲堂第614讲在北校区师生服务大厅第二报告厅顺利举办。应星空真人副院长徐志刚教授邀请,北京工业大学建工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我校知名校友关宏志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“AI背景下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发展的思考”的报告,运输工程学院院长葛颖恩、运输学院陈红教授、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副院长路庆昌等专家领导出席了本次讲座,星空真人党委副书记郭咏梅担任讲座主持,相关学院共160余名师生参加讲座。
讲座开始前,徐志刚副院长代表星空真人向关宏志校友赠送了纪念品,对关教授回母校讲学表达了热烈欢迎与诚挚谢意。
本次讲座报告包括四个部分:
(1)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现存问题
(2)AI的定义
(3)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的内涵
(4)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的机遇和挑战
(1)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现存问题
关宏志教授指出,在“数字化、信息化、智能化”与全球科技革命的汹涌浪潮下,交通运输领域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。社会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、动态化的特征,传统的交通运输系统在满足这些需求时显得力不从心。与此同时,科技革命的加速推进,让交通工程专业和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的发展方向充满不确定性。关宏志教授强调,破解这些难题的关键在于深度挖掘 AI 与交通运输工程的融合点,探索出一条创新发展的道路。
(2)AI的定义
在解读 AI 的定义时,关宏志教授形象地将 AI 比喻为一个强大的资料库助手,它具备高效处理资料的能力,能快速检索、整理和分析各类信息,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知识和解决方案。然而,关宏志教授也揭示了 AI 的局限性:面对专业问题时,AI 需要接受类似专业人员培养的深度训练;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,人工干预不可或缺;而且,AI 的判断存在出错的可能性,其给出的结论仅供参考,并非绝对标准。这使听众对 AI 有了更为全面、理性的认识。
(3)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的内涵
关宏志教授通过多个生动且典型的实例,全方位展现了这一学科的复杂性。在智能交通建设领域,尽管车、路、云一体化系统建设以及自动驾驶、数字化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,但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效益问题却凸显出来。纠正交通违法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设备,这不仅增加了成本,而且在追求降低违法率的过程中,如何平衡执法成本与系统效益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难题。
在交通需求变化方面,关宏志教授指出,城市停车位规划等因素对公共交通出行需求有着显著影响。即使拥有优质的公共交通系统,若城市过度追求停车位的充足供应,人们依然可能倾向于选择开车出行,这充分表明交通问题之间相互关联且影响复杂。此外,看似前景良好的停车位错时共享,在实际推行过程中,因涉及车位产权、小区物业、业主权益和收益分配等诸多问题而举步维艰。关宏志教授还借助 “隔壁老王运红薯” 和 “老王修路” 的故事,通俗易懂地阐述了 “交通” 和 “运输” 的关系,并介绍了我国交通工程专业的发展历程,让听众对学科内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。
(4)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的机遇和挑战
最后,关宏志教授深入分析了交通运输工程学科面临的机遇与挑战。他指出,AI 的发展为该学科带来了诸多机遇。在资料整理分析方面,AI 能够高效处理海量交通数据,为交通规划和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;在方案生成环节,AI 凭借强大的算法和模型,可快速生成多种解决方案,显著提高工作效率;在辅助决策方面,AI 通过综合分析各类数据和方案,能为决策者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,甚至有望构建针对交通运输问题的专业解决方案模型。
然而,关宏志教授也提醒大家,AI 的广泛应用给交通运输工程领域的从业者带来了挑战。许多基础性、初级的工作将被 AI 取代,这就要求从业者具备更高的综合判断能力,成长为专家型人才,以适应行业的变革。面对这些挑战,从业者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、掌握新技能,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,才能在行业发展中保持竞争力。
讲座最后进入互动环节,师生们积极踊跃提问,问题涵盖 AI 与交通运输工程融合的各个方面,包括技术应用、行业前景、人才培养等。关宏志教授认真倾听每一个问题,从专业角度出发,耐心且细致地进行了解答。无论是同学对于 AI 在智能交通系统中具体算法应用的疑惑,还是老师关于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及人才培养方向的深度探讨,关教授都一一给出了详实且具有前瞻性的回答。
徐志刚副院长结合学院在相关领域的教学与科研情况,对部分问题进行了补充回答,他从AI时代的教学资源整合、实践课程设置、理工科学生人文修养提升等维度,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见解,丰富了本次学术交流。
关宏志教授在总结时再次强调,解决交通运输问题必须紧密结合实际,灵活运用多领域知识,避免盲目套用理论。随着讨论的结束,本次 “虹” 学讲堂圆满结束。